学术动态
学术活动
议程|六经与古今世界:第十二届全国古典学年会•浙江大学
2025-06-20
   
来源:古典学研究

 

主 办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古典学专业委员会

承 办

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

浙江大学哲学学院古典文明研究中心

协 办

敦和基金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典文明研究中心

四川大学古典学系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古典学教研室

北京大学礼学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中国经学研究院

清华大学新雅书院古典学工作坊

中山大学古典学研究中心

重庆大学古典文明与政治哲学研究中心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海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 浙江大学求是大讲堂

 

会 议 议 程

2025年6月21日上午

  (一)会议开幕式

  时间、地点:8:30-9:00,求是大讲堂

  主持人林志猛(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马一浮书院副院长)

  致辞人:

  周江洪(浙江大学副校长)

  杨国荣(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院长)

  丁 耘(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古典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与会嘉宾:

  徐宝敏(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王 俊(浙江大学哲学学院院长)

  (二)合影留念

  时间、地点:9:00-9:10,求是大讲堂外

  (三)大会主题报告

  时间、地点:9:10-10:20,求是大讲堂

  主持人:虞万里(浙江大学敦和讲席教授)

  发言人:(每人发言15分钟)

  陈 致(北师香港浸会大学校长):万舞、庸奏与《诗经》中三颂

  吴 飞(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天下”的哲学释义

  包利民(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古典伦理学中的成己之学

  贺方婴(中国社科院外文所研究员):世界文明史视野中的古典学研究:关于我国古典学学科建设的若干思考

茶 歇(10:20-10:50)

  (四)分论坛讨论

6月21日上午 第一单元

(10:50-12:10)

每篇论文宣读12分钟,其余时间评议与讨论。

第一会场(成均苑4幢1313)

  主持人:杨义芹(天津社会科学院)

  报告人:

  吴根友 《“封建”考论》与人文实证主义方法的当代形态(评议人 陈壁生)

  张文江 轴心时代、文艺复兴与古典学的新方向(评议人 吴根友)

  洪 涛 《礼记·王制》“必杀之令”之荀学渊源考(评议人 李长春)

  陈壁生 承天之序:汉代郊天礼中的“五帝”(评议人 洪涛)

  李长春 重思经史传统(评议人 张文江)

第二会场(成均苑4幢1315)

  主持人:贺方婴(中国社会科学院)

  报告人:

  张文涛 柏拉图与古今通变(评议人 彭磊)

  韩 潮 权力之神(评议人 白钢)

  白 钢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合论(评议人 刘玮)

  刘 玮 柏拉图论恶的三种模式(评议人 韩潮)

  彭 磊 色诺芬论苏格拉底的辩证法(评议人 张文涛)

第三会场(成均苑4幢1317)

  主持人:吴 飞(北京大学)

  报告人:

  贾海生 由师询簋铭文论夷王下堂见诸侯的真相(评议人 关长龙)

  许子滨 “心竞”与“力争”之辨——《论语郑氏注》“君子无所争”章注文复原及礼意发微(评议人 徐 敏)

  关长龙 略论礼学文献的经与纬(评议人 黄铭)

  黄 铭 为人后者“若子”“降等”服经说初探(评议人 贾海生)

  徐 敏 《仪礼·丧服》冠制考(评议人 关长龙)

第四会场(成均苑4幢1320)

  主持人:张东锋(浙江省社会科学院)

  报告人:

  田书峰 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对后世的影响(评议人 李涛)

  李 涛 亚里士多德论证明科学、辩证法与智术 (评议人 王江涛)

  王江涛 关于亚里士多德中道学说的一段现代公案(评议人 裴延宇)

  裴延宇 论亚里士多德伦理教育的开端(评议人 张霄)

  张 霄 《政治学》中的功能论证与公民德性(评议人 田书峰)

第五会场(成均苑4幢1325)

  主持人:傅 杰(浙江大学)

  报告人:

  程志敏 论四书升格的历史意义(评议人 朱华)

  朱 华 试论金朝帝谥用字的经学倾向(评议人 谢明)

  谢 明 《五经正义》的形成、流传与接受——兼论《五经定本》的形制与面貌(评议人 程志敏)

  赵正泰 从简化礼制到情理自然:孙奇逢酌礼思想研究(评议人 王泽春)

  王泽春 《春秋公羊传解诂》“所见异辞”句传文误补、解诂错简献(评议人 赵正泰)

第六会场(成均苑4幢1327)

  主持人:庄振华(陕西师范大学)

  报告人:

  殷亚迪 对“心”的现象学与中医学互释(评议人 叶友珍)

  叶友珍 修昔底德的灵魂观——基于两场灾难的考察(评议人 殷亚迪)

  张轩辞 盖伦论灵魂疾病(评议人 郭文娅)

  郭文娅 分裂困境与辩证救赎——柏拉图灵魂的“一多矛盾”研究(评议人 张轩辞)

第七会场(成均苑4幢1111)

  主持人:刘梁剑(华东师范大学)

  报告人:

  李 霖 孔子何以入世家(评议人 常达)

  罗兴刚 孔子删《书》考辨(评议人 易宏熙)

  常 达 “兴灭继绝”与“存二王后”(评议人 李霖)

  易宏熙 王道之基:经学制法视野下的《孟子》井田制论说(评议人 李明真)

  李明真 何为天下之中:南北朝的神州祭祀与正统争夺(评议人 罗兴刚)

第八会场(成均苑4幢1113)

  主持人:孙 磊(同济大学)

  报告人:

  成官泯 柏拉图《吕西斯》中的philon(评议人 何卫平)

  何卫平 伽达默尔思想的开端——关于他的《柏拉图的辩证法的伦理学》(评议人 成官泯)

  薛期灿 美德应当如何教?——柏拉图《普罗塔戈拉》中苏格拉底阐释西蒙尼德诗歌的意图(评议人 姜维端)

  姜维端 论《理想国》的现实主义之维(评议人 魏奕昕)

  魏奕昕 亚里士多德论道德过失:一种自愿的智性缺陷(评议人 薛期灿)

 

6月21日下午 第一单元

(14:00-15:20)

每篇论文宣读12分钟,其余时间评议与讨论。

第一会场(成均苑4幢1313)

  主持人:张文江(同济大学)

  报告人:

  柯小刚 周易系辞传义疏(评议人 吴婕)

  李阿慧 试论潘雨廷先生的易学史观及对易学的整体理解(评议人 吴小锋)

  吴 婕 《周易》“元亨利贞”四德的理学诠释(评议人 柯小刚)

  吴小锋 易与天地准:《周易》的“时空”哲学(评议人 吴婕)

  章莎菲 《周易》异文衍生层级探析——以“车-舆”组典型异文为例(评议人 李阿慧)

第二会场(成均苑4幢1315)

  主持人:白 钢(复旦大学)

  报告人:

  刘梁剑 戏剧中的哲学——以《伊利亚特》、萨特《苍蝇》和萧阳《安提戈涅》为例(评议人 顾枝鹰)

  董 波 模态词与悲剧情节的一体性(评议人 刘梁剑)

  顾枝鹰 试论古典学中的汉字转写(音译)问题(评议人 董波)

  王玉峰 Proclus论理念问题(评议人 黄政培)

  黄政培 论《蒂迈欧》中的两种存在论(评议人 王玉峰)

第三会场(成均苑4幢1317)

  主持人:陈 致(北师香港浸会大学)

  报告人:

  孙 磊 汉代今文经学革命思想论析(评议人 余治平)

  李志刚 悲欣交集:上古中国人生礼仪中的情感困境与纾解(评议人 孙磊)

  余治平 六艺:从共同资源到一家垄断(评议人 刘斌)

  蒋 鑫 “阴阳鬼神”:郑玄天道观的非神格化维度与消融张力(评议人 李志刚)

  刘 斌 郑玄经学中的古史系统(评议人 蒋鑫)

第四会场(成均苑4幢1320)

  主持人:成官泯(中共中央党校)

  报告人:

  王献华 《吉尔伽美什史诗》中的伊南娜政治神话(评议人 王承教)

  魏朝勇 必然与爱——奥德修斯的乡愁(评议人 何祥迪)

  何祥迪 奥德修斯的心灵旅行及其双向性(评议人 郝春鹏)

  王承教 埃涅阿斯的现世生命与成神之路(评议人 王献华)

  郝春鹏 Diverse Fates in Homer(评议人 魏朝勇)

第五会场(成均苑4幢1325)

  主持人:刘博超(《光明日报》编辑部)

  报告人:

  赵 新 中国古典学研究的历史起点——以章学诚“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说为中心(评议人 周灏)

  周 灏 儒家政治人格的理论建构——荀子学说中的“君子”概念(评议人 何青翰)

  李福建 保守礼义与变革法度:荀子“法先王”又“法后王”的政治哲学意蕴(评议人 韩书安)

  韩书安 “识痛痒”何以可能?——作为具身隐喻的“以觉言仁”(评议人 赵新)

  何青翰 君主与家国:以朱子《大学》思想为中心的讨论(评议人 李福建)

第六会场(成均苑4幢1327)

  主持人:程志敏(海南大学)

  报告人:

  李世祥 施特劳斯、尼采与修昔底德(评议人 姚啸宇)

  万 昊 律法与逻格斯:施特劳斯发现《法义》的时刻(评议人 李明坤)

  李明坤 哲学与启示之争及其解决——论施特劳斯与沃格林(评议人 童群霖)

  童群霖 重思理性与启示——施特劳斯四十年代的思想转折(评议人 万昊)

  姚啸宇 哲人的虔敬与正义:论施特劳斯对柏拉图《游叙弗伦》的解读(评议人 李世祥)

第七会场(成均苑4幢1111)

  主持人:刘铁芳(湖南师范大学)

  报告人:

  陈明珠 《宣和画谱》的诗教溯源(评议人 夏福英)

  夏福英 《韩诗外传》与《毛诗》比较研究(评议人 陈明珠)

  亓民帅 地理变迁与经典诠释:以《诗经》“泾以渭浊”历代注解为例(评议人 李致远)

  朱学博 小学大兴:两宋之际《诗经》学的朴学面向(评议人 亓民帅)

  李致远 《诗经•大雅•桑柔》讲义(评议人 朱学博)

第八会场(成均苑4幢1113)

  主持人:韩 潮(同济大学)

  报告人:

  罗 勇 希腊化哲学中的柏拉图:怀疑的还是独断的?(评议人 程茜雯)

  章 勇 智术师笔下的自然与礼法:以普罗塔戈拉和安提丰为中心(评议人 罗勇)

  程茜雯 如何定义第二代智术师中的智术师(评议人 李天昀)

  方 旭 寻找“真正的和平”:战争与和平法的古典理想与现实(评议人 章勇)

  李天昀 索洛维约夫对尼采超人哲学的创造性转化(评议人 方旭)

茶 歇(15:20-15:30)


6月21日下午 第二单元

(15:30-16:50)

每篇论文宣读12分钟,其余时间评议与讨论。

第一会场(成均苑4幢1313)

  主持人:苏 杭(中山大学)

  报告人:

  刘铁芳 兴发之教:个体成人的古典范式(评议人 郭君臣)

  庞光华 再论《尚书》“宁王”为“文王”之误及其它(评议人 周建邦)

  周建邦 从术数类出土文献重探《尚书君奭》之伊、巫二氏问题(评议人 庞光华)

  宣燕华 话语权力下的隐微书写:赵孟頫《尚书》学探赜(评议人 刘铁芳)

  郭君臣 重回经史之间:20世纪以来的《尚书》新诠(评议人 宣燕华)

第二会场(成均苑4幢1315)

  主持人:董 波(中山大学)

  报告人:

  朱 琦 被迫的哲人与正义(评议人 黄俊松)

  黄薇薇 谎言与救治——兼论《王制》中“腓尼基神话”(评议人 朱琦)

  黄俊松 论柏拉图《理想国》中灵魂观的统一性(评议人 肖有志)

  肖有志 苏格拉底“删诗”辨正——柏拉图《王制》(386a6-387b7)讲读(评议人 黄俊松)

  王双洪 哲人下降与城邦的正义(评议人 黄薇薇)

第三会场(成均苑4幢1317)

  主持人:陈壁生(清华大学)

  报告人:

  谷继明 “心如太虚”说及船山的批评(评议人 叶云)

  李 彬 《孟子》“庄暴见孟子”章新解——兼谈孟子乐论(评议人 孙广)

  王新宇 朱子历史哲学中的“理”与“势”(评议人 谷继明)

  叶 云 论王阳明的孟子学思想(评议人 王新宇)

  孙 广 “集义”新说:孟子“养气”论重诂(评议人 李彬)

第四会场(成均苑4幢1320)

  主持人:刘 玮(中国人民大学)

  报告人:

  庄振华 “真—善”理念的历史哲学沉思——以黑格尔理念论为例(评议人 吴功青)

  吴功青 现代世界的均质化:从库萨、布鲁诺到斯宾诺莎(评议人 庄振华)

  罗晓颖 霍布斯与古典快乐主义的政治转化(评议人 黄江)

  黄 江 断章取义——德国早期浪漫派无限趋近断片体系的解释学尝试 (评议人 郑启奎)

  郑启奎 诗与哲的综合:诺瓦利斯诗化思想的双重维度(评议人 罗晓颖)

第五会场(成均苑4幢1325)

  主持人:常 达(中国社会科学院)

  报告人:

  吴仰湘 一生守护经学的湖湘耆彦陈天倪(评议人 雷欣翰)

  雷欣翰 先秦诸子“造圣运动”中的孔门人物(评议人 吴仰湘)

  李 喆 神话隐喻与历史记忆:从先秦多义共存的豕韦传说谈起(评议人 黄海丹)

  黄海丹 “发乎情,止乎礼义”观念与现代言情小说(评议人 马晓见)

  马晓见 魏源对“改文从质”的现代诠释——以《夷艘寇海记》《海国图志》《圣武记》为中心(评议人 李喆)

第六会场(成均苑4幢1327)

  主持人:张文涛(重庆大学)

  报告人:

  罗 峰 重审欧里庇得斯《赫卡柏》的情节统一性(评议人 朱振宇)

  朱振宇 《神曲》托喻写作的虚实之辩(评议人 罗峰)

  陈春莲 《哈姆雷特》的真理与拯救问题(评议人 戴志恒)

  戴智恒 莎士比亚《亨利四世下篇》中的法律效力与国家形成(评议人 陈春莲)

第七会场(成均苑4幢1111)

  主持人:柯小刚(同济大学)

  报告人:

  王一胜 马一浮的六艺论与张君劢的知德论比较(评议人 钟志翔)

  刘强强 “自感为体,感人为用”——马一浮的诗学本体论及其对传统儒家诗学的重构(评议人 王一胜)

  韦 巍 康有为大同说的古典渊源与西学纠结(评议人 白如)

  丁肇聿 《礼运》的文明起源叙事——“大同”“小康”与共同体秩序(评议人 韦巍)

  钟志翔 开掘情理世界:吕祖谦《左传》学的阐释旨趣(评议人 丁肇聿)

第八会场(成均苑4幢1113)

  主持人:李长春(中山大学)

  报告人:

  于 浩 经义建构与解构:论海昏《诗》所引解居父事及其演变(评议人 白如)

  邓习议 《洪范》九畴的体用关系与明体达用(评议人 任崇彬)

  陈彦军 实践与规范:丘濬对王安石变法褒贬参半的启示(评议人 于浩)

  任崇彬 《有子论孔门之学:〈学而〉篇“有子曰”三章旧注辨证》(评议人 邓习议)

  白 如 经学阐释中的立体结构——以《毛诗》正雅为例(评议人 陈彦军)

茶 歇(16:50-17:00)


6月21日下午 第三单元

(17:00-18:00)

古典学青年论坛

每篇论文宣读8分钟,其余时间评议与讨论。

第一会场(成均苑4幢1313)

  主持人:贾海生(浙江大学)

  评议人:贾海生(浙江大学)、苏 杭(中山大学)

  报告人:

  吴朝旭 论《礼运》中礼治的神圣秩序生成与文明演进机制

  王 妍 权变与折衷:刘师培对王莽改制的经学分析

  张林宇 政权与族权:西周册赏铭文所见庶子设祭现象

  袁康婧 崇古尚质:《仪礼》郑注“玄酒即吉”探颐

  张恩瑞 天人合一:中华文明尚和传统的哲学基础

第二会场(成均苑4幢1315)

  主持人:黄俊松(中山大学)

  评议人:黄俊松(中山大学)、何祥迪(重庆大学)

  报告人:

  滑骐印 苏格拉底的两种辩证法

  宋佳慧 从知识的力量性看苏格拉底的“德性统一论”

  吴嘉欢 《普罗塔戈拉》中快乐与善的等值性

  桑姝凡 西风东土与爱欲变奏:从“筵话”到“会饮”中爱的真谛与美的限度

  孙亮鑫 从俄耳甫斯主义到柏拉图的灵魂学:希腊思想中的身心二元论

第三会场(成均苑4幢1317)

  主持人:何光顺(四川大学)

  评议人:何光顺(四川大学)、雷欣翰(上海交通大学)

  报告人:

  祝红玉 朱熹思想中的“勇”观念探赜

  石元萍 论北宋易学的两种“宇宙动力说”——以张载和程颐为例

  李熙来 感性与理性之间:从巫史传统到礼乐精神——一种应对智能时代技术统治的儒家生活方案

  蔡添阳 造惑与解惑——方以智的惠施论

第四会场(成均苑4幢1320)

  主持人:肖有志(上海大学)

  评议人:肖有志(上海大学)、黄薇薇(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报告人:

  董文鑫 欧里庇得斯《厄勒克拉特》相认情节中的惯例戏仿与反思

  段奕如 王者之镜:品达第四首《皮托凯歌》探析

  贾梦琦 俄狄浦斯的神圣死亡:论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

  卢心悦 卡利马科斯《提洛赞美诗》中的神圣预言与王权政治

  徐晨晨 《俄狄浦斯王》中的羞耻问题

  邢北辰 波吕斐摩斯与奥德修斯——《奥德赛》卷九的神义谜团

第五会场(成均苑4幢1325)

  主持人:吴仰湘(浙江大学)

  评议人:吴仰湘(浙江大学)、朱学博(重庆大学)

  报告人:

  赵国杰 西汉初贾谊的痛哭与太息

  骆 耕 李广的心性、命运与天机——司马迁《李将军列传》发微

  卢海燕 汉代“文学”制度视阈下的鸿都门学新诠——以熹平石经刊刻为中心的考察

  周琪凯 欧阳竟无如来藏学的成立——以法相唯识分宗为线索

  郝悠扬 心物·道器·经史:章学诚“六经皆史”说的心学向度

第六会场(成均苑4幢1111)

  主持人:田书峰(中山大学)

  评议人:田书峰(中山大学)、吴鸿兆(中山大学)

  报告人:

  王中沛 生命延展与爱的教育——解析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家庭

  谭宇泽 亚里士多德论外夷与自然奴隶

  方云箭 论亚里士多德自然哲学的意图

  李亚男 米南德喜剧与漫步学派伦理学——以《古怪人》(Δύσκολος)为例

  张首君 古希腊的Nomos抑或古罗马的Lex?——论汉娜·阿伦特政治思想中法的概念

第七会场(成均苑4幢1113)

  主持人:吴功青(中国人民大学)

  评议人:吴功青(中国人民大学)、罗 勇(重庆大学)

  报告人:

  温玉伟 弗里德里希二世与古今之争

  高靖涵 让-雅克的申辩——《对话录》中的自我与社会

  赵宇飞 孟德斯鸠论立法者

  张云天 自然与自由:比较《物性论》《论不平等》的人性论

  别懿姝 爱,死亡和身体性——《精神现象学》与《法哲学原理》中的家庭

  

6月22日上午 第一单元

(8:30-9:50)

每篇论文宣读12分钟,其余时间评议与讨论。

第一会场(成均苑4幢1313)

  主持人:余治平(上海交通大学)

  报告人:

  邓秉元 作为思维方式的德性——《德知之间:孔门经学的“合外内之道”》导言(评议人 何大海)

  孟 琢 史官传统与学官传统:中国经学的双重起源(评议人 邓秉元)

  商海锋 雪山・香严・明月:试论“东亚古典学”的成立与“东亚宗教艺文思想史”的研究方法(评议人 孟琢)

  田 丰 “中国古典学”的目的、对象与方法(评议人 商海锋)

  何大海 谶纬学研究的几点现代价值(评议人 田丰)

第二会场(成均苑4幢1315)

  主持人:洪 涛(复旦大学)

  报告人:

  黄瑞成 “将往知来”:据《周易·系辞传》管窥希罗多德《历史》的结构(评议人 李孟阳)

  张培均 波斯政变与政体论辩:希罗多德笔下的波斯人及其政治结构(评议人 张芳宁)

  李孟阳 “至善为水”:品达第一首《奥林匹亚凯歌》中的神圣美学(评议人 黄瑞成)

  张芳宁 危机中的秩序重建——诉歌对希腊城邦精神和政制伦理的塑造(评议人 张培均)

第三会场(成均苑4幢1317)

  主持人:谷继明(同济大学)

  报告人:

  李 旭 论张祥龙先生对孔子思想音乐性元素的阐发(评议人 许骁)

  金惠经 汉文经典译事刍议 (评议人 李旭)

  许 骁 “心术”考释(评议人 丁筱)

  雷天籁 汤武革命与董仲舒的文质论历史观的建立(评议人 金惠经)

  丁 筱 古典学视域下的“道咸画学中兴”说义理新探——以黄宾虹对汉、宋、今、古学范式的态度为中心(评议人 雷天籁)

第四会场(成均苑4幢1320)

  主持人:魏朝勇(中山大学)

  报告人:

  罗志祥 杨雄与爱比克泰德修身思想(评议人 徐健)

  徐 健 塞涅卡论政治生活与哲学生活(评议人 罗志祥)

  吴鸿兆 苏格拉底的历史考据刍议(评议人 荆腾)

  荆 腾 布伦纳的“整全之家”与欧洲前工业时代经济史叙述中的政治理念之争(评议人 吴鸿兆)

第五会场(成均苑4幢1325)

  主持人:关长龙(浙江大学)

  报告人:

  曾 军 《礼记》对周公形象的礼学构建(评议人 金方廷)

  陶 磊 《春秋》的语言与思想:文明问题再议 (评议人 曾军)

  闫 宁 试论《礼记》中的“类五礼”模式——以《曾子问》《郊特牲》《玉藻》三篇编次义例为中心(评议人 陶磊)

  杨 羚 任启运《礼记章句》的编纂及价值(评议人 闫宁)

  金方廷 《文辞以行礼:社会交际场域中的早期礼辞实践》(评议人 杨羚)

第六会场(成均苑4幢1327)

  主持人:王一胜(浙江省社会科学院)

  报告人:

  苏 杭 道家“道性自然”说的渊源与特色(评议人 何绍锦)

  何绍锦 老子“天下”思想新诠(评议人 陈慧贞)

  黄鸿秋 新编的“历史”:《庄子》中颜回故事的生成、性质与流变(评议人 邹朝斌)

  陈慧贞 居“环中”以应万殊:论《庄子·天下》篇的差异伦理(评议人 黄鸿秋)

  邹朝斌 观念史视域下汉代谶纬内涵新论(评议人 何绍锦)

第七会场(成均苑4幢1111)

  主持人:李 霖(北京大学)

  报告人:

  张丰乾 “盘”,可沐浴乎——古本《大学》再阐释(评议人 周浩翔)

  何光顺 先秦儒家物感思维的空间形式及其身体化实践(评议人 殷漱玉)

  周浩翔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易传》《中庸》视域下的《庄子·养生主》大义发微(评议人 何光顺)

  苏鹏辉 君民一体:《程氏易传》中的“戴君说”发微(评议人 张丰乾)

  殷漱玉 著作方式“微”考论(评议人 苏鹏辉)

第八会场(成均苑4幢1113)

  主持人:黄瑞成(重庆大学)

  报告人:

  谢清露 苏格拉底与加图——卢梭笔下的两种人生(评议人 张遥)

  张 遥 孔德论欧洲近代文明史(评议人 方仁杰)

  方仁杰 卢梭的“技术”之思——以《论科学与艺术》为中心(评议人 谢清露)

  张 觅 从“词源”到“声音”——施米特概念形而上学的一种尝试 (评议人 张志超)

  张志超 技术、政治与战争:施米特的国际秩序图景(评议人 张觅)

茶 歇(9:50-10:10)

  (五)圆桌讨论:技术加速时代的古典学

  时间、地点:6月22日10:10-11:40,成均苑4幢100报告厅

  主持人:林志猛(浙江大学)

  发言人:

  虞万里(浙江大学)

  韩 潮(同济大学)

  陈壁生(清华大学)

  白 钢(复旦大学)

  李 霖(北京大学)

  张文涛(重庆大学)

  谷继明(同济大学)

  彭 磊(中国人民大学)

  顾枝鹰(中国社会科学院)

  (六)闭幕式

  时间、地点:11:40-12:00,成均苑4幢100报告厅

  主持人:董 波(古典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致辞人:

  冯国栋(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副理事长、文学院院长)

  林志猛(浙江大学教授,古典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承办单位简介

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

  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于2017年12月正式成立,由浙江大学与浙江敦和慈善基金会联合创建,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是以经学为核心研究题域的实体研究机构,是浙江大学教育研究的一个特区,也是改革创新的一块试验地。书院以“复性明体,开物达务”为宗旨,以经学、小学、义理名相学和国学教育“四学”为核心研究内容,致力于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出版书刊、传播文化四个方面的工作。书院以研究、教学、传播、交流为主要活动方式,特别以研究为主,目标是建立以经学为主脉,以小学、义理名相学、国学教育为重点的现代大学综合性的人文研究门类,使书院逐渐成为国内一流的经学研究中心、传统文化传习中心、古典学的国际交流中心。

浙江大学哲学学院古典文明研究中心

  浙江大学哲学学院古典文明研究中心旨在研究中西传世经典,主编出版各种文丛、译丛和刊物,以深入认识和汇通中西文明,并返观中国文明的现代处境。古希腊罗马哲学研究、中西古典文明比较研究一直是浙江大学重要的学术传统,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由严群教授开创,后由陈村富教授、包利民教授等发扬光大,出版多卷本《古希腊哲学史》、“两希文明哲学经典译丛”、“西方古典哲学研究丛书”、“西方古典政治思想新视野”、“哲学与文明起源”等多套大型译丛。本中心力促中西古典文明交流对话,贯通文史哲等人文学科,以整全的视角思索亘古不移的人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