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涛:各位老师们,上午好,我们接下来圆桌讨论的主题是古典学的学科建设。圆桌讨论的引言人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贺方婴研究员,发言人包括北京大学的吴飞教授,中山大学的丁耘教授,中山大学的陈建洪教授,同济大学的柯小刚教授,中山大学的李长春教授。现在,我们先请引言人贺方婴老师发言。
贺方婴:“古典学的时代来了吗?”
感谢主持人!被大会安排做圆桌会议的引言人,我感到既忐忑,又感慨。我记得,第一届全国古典学年会由中山大学博雅学院和古典学研究中心承办。今年是第十一届年会,当我们再次回到中山大学,回到博雅学院,有一种中国的古典学再次回到生长的开端处,是“回家”的感觉。既然被指定为引言人,作为第一届年会的与会者,我想就古典学学科成长的十二年,谈一些朴素的看法。
吴飞:“古典学始终在三重张力中前行”
我接着贺老师的发言。贺老师刚才持非常乐观的态度,让我想起甘老师在80年代说过的一句话——“天不负我辈,我辈安负天”,这是80年代甘老师最有名的话之一。我没有方婴那么乐观,我们现在和80年代刘小枫老师和甘老师最开始那时候还是有很大差别。一方面我确实同意贺老师,经过古典学同仁多年的积累,我们现在确实是到了做非常不一样事情的时间节点。第三届年会的时候,我们开过关于《理想国》教学的年会。十年前的时候,柏拉图没有那么多好的翻译。现在,我们有了两套非常好的柏拉图全新译本,这得益于我们这么多年的积累。我在这个会上看到每年都有新面孔,最开始还是以学生身份来参会、听会的很多年轻朋友,到现在已经成为一些大学的中坚力量。最开始前面两三届的时候,其实有很多论文是非常幼稚、不成熟的。后来就越来越好。无论是中学还是西学,其发展进步是非常明显的。
丁耘:“从小古典学到大古典学”
我接着这三位教授的话讲几句。中国古典学一路走来非常不容易。我想可以概括为这样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古典学只是学界自发的小范围的运动或者是思潮,还远远谈不上进入学科。现在回想起来,古典学运动的酝酿阶段、推动阶段比第一届古典学年会要早得多。第一届古典学年会是2012年在广东肇庆办的,到现在正好一轮。但是它的启动应当是九十年代末、本世纪初刘小枫教授的学术转向带动的。我清楚记得当时小枫在复旦做了一场讲座:“尼采的微言大义”。洪涛兄当时也在,我至今还记得他当时埋头做笔记的情形。那个时候我多大?洪涛兄多大?就和苏杭现在差不多大。苏杭多大呢?苏杭是刚进中山大学哲学系的青年教师,94年生人。古典学酝酿了整整一代人的时间才到了今天这样的局面。从民间、从学界的自发运动到学院,再逐步得到国家的关注,这几步走得非常不容易。这个是我要讲的第一点。
陈建洪:“作为学科,古典学如何落地?”
关于古典学与学科建设,刚才丁耘谈到院系问题。由于我一直在院系直接参与学科建设,所以我先结合博雅学院的具体情况谈如何落地。如果要让古典学作为一个学科落地,我们首先要面对比较多的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现在讨论古典学与学科建设问题,其实也是中山大学博雅学院常年面临的问题。博雅学院通过二次遴选一个年级招收30位本科生。经过四年时间的培养,他们可以选择文、史、哲、政、社、法六个专业出口。这意味着这些学生在本科阶段后两年需要跟博雅学院以及不同专业院系的老师展开联系和沟通。博雅学院本身并不授予一个博雅学位。博雅学院的本科毕业生最终获得的其实是六个专业院系的学位。
柯小刚:“保持古典心性的天真,返回古典创生的本原”
当代中国古典学在最近十几年来的发展,回想起来让人感慨良多。我想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古代,都不曾有过今日中国这样的古典学形态:大家从各种领域、各种背景汇集于此,一起广泛研究中西古代经典,抱着深切的现实关怀和时代忧患,做着极为学院化的工作,但又恰恰不满足于学院化,而是清醒地保持着对现代学院学术的批判态度,以古典朝向未来、重塑现代——这样的古典学真是太稀有、太特别了。
李长春:“古典学的包容性、反思性、批判性和建设性”
在几位教授对这个问题做充分阐释之后,关于古典学学科建设正面和负面的思考其实已经呈现得比较充分了。但是我想补充两点。一是为什么要建设古典学学科,二是建设怎样的古典学学科。
洪涛:“我们的讨论是古典学学科建设的引言”
非常感谢六位与谈者的精彩发言,我自己虽然也在古典教育研究当中,我的研究涉及到古典学的范围,但是我对古典学没有做过非常完整和深入的思考,所以在听了六位的发言之后,我受到很大启发。
(圆桌讨论现场)
古典学专业委员会简介
历届古典学年会回顾
第二届:“施特劳斯与古典研究”,由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承办。
第三届:“《理想国》的教学与研究”,由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承办。
第四届:“经学再出发”,由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承办。
第五届:“paideia/教化:作为人文理想的古典教育”,由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承办。
第六届:“经史与义理”,由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承办。
第七届:“古典与现代”,由清华大学新雅书院承办。
第八届:“重估清代经学”,由扬州大学文学院承办。
第九届:“海德格尔与古典”,由海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承办。
第十届:“施特劳斯与古今之争”,由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古典文明研究中心承办。
第十一届:“柏拉图与古典学”,由中山大学博雅学院、中山大学古典学研究中心承办。
● 开幕|柏拉图与古典学:第十一届全国古典学年会在中山大学召开
● 议程|柏拉图与古典学:第十一届全国古典学年会 • 中山大学
关注我们